還記得這個小男孩嗎?兩年前,四肢殘缺的他,用半截手臂給弟弟遞奶嘴的動圖,惹哭了很多人。這個溫柔卻不幸的男孩,就像一個天使,讓人看了心生柔軟。
最近,這個小男孩自己洗澡的視頻,又一次刷爆了家長群。小小的浴盆里,他用半截手臂捧著毛巾,在媽媽的指示下,自己擦擦眼睛,擦擦耳朵。即使每一個動作都非常費力,他卻毫不心急,很有耐心地自己完成。
他媽媽在旁邊不斷鼓勵著他:“很棒哦?!薄皭勰??!毙∧泻⒚蠧amden,天生沒有四肢。但他的爸爸媽媽,卻完全把他當成正常的孩子看待。每一件小事,剛滿6歲的他都被鼓勵要親力親為。比如,自己用小勺子舀起小碗里的食物,送進嘴巴里;比如,自己為小畫冊上的人物上色,給爸爸寫一張賀卡;比如,把小魚竿夾在臉頰旁邊,玩釣魚游戲;比如,和爸爸一起玩打籃球的游戲。
即使途中遇到障礙,即使前進的道路并不平坦,父母都狠下心來,讓他獨立完成。漸漸地,他能完成的事情越來越多,越來越棒:翻跟頭,彈鋼琴,自己吃飯也越來越熟練,溫柔地照顧著弟弟和妹妹。
他已經做到了許多同齡孩子無法做到的事,而且學習能力、動手能力、思考能力都很棒。
父母的“狠心”放手,反而讓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。
02
去年,河南省羅山縣的一名23歲小伙楊鎖,四肢健全,神志正常,活動自如,卻活活餓死了。
同村的人都說,從沒見過像他這么懶的人:懶得工作,曾在建筑隊、酒店干活,不到1天就嫌太苦太累,后來靠乞討為生;懶得做飯,村民們送來的肉,他寧愿放著讓肉腐爛發臭,也不肯動手做飯;懶得吃飯,吃了一頓后就睡覺,有時能睡一兩天,餓到極點才出門討飯;
懶得洗衣服,衣服穿得太臟了就扔掉,后來只得整天穿著一身散發出惡臭的臟衣服......
而他的懶,正是父母的嬌慣而導致的。他的父母從小都舍不得讓他受苦受累,夸張到什么程度呢?楊鎖8歲的時候,父母出門時還把他用擔子挑著,讓他不用走路。吃不了學校的苦,他初中未讀完就退學在家,成天無所事事。
父親離世后,他母親不但要承擔家里全部農活和家務,還要伺候兒子。楊鎖不但不體恤母親的不易,有時候還會打罵她。就這樣,楊鎖18歲那年,積勞成疾的母親去世。5年后,懶惰成性的楊鎖活活餓死家中。
有人說:“從不教孩子獨立的父母,是最無知最殘忍的。他們就像老鷹不教小鷹飛翔,卻在成年后不由分說地把它推下懸崖?!碧嘀袊礁改?,因為自己的過度溺愛,把孩子慢慢培養成了一個毫無生活能力的人。包辦一切,事事代勞,不是愛,而是在親手摧毀孩子的未來。
03
之前看綜藝《媽媽是超人》的時候,馬雅舒對自己女兒的溺愛,簡直就是很多中國式父母的縮影。
害怕孩子在家里磕著碰著,就把客廳所有的家具都搬走。吃飯的時候只能在地上鋪一塊毯子,一家人跪著用餐。不愛吃蔬菜和水果,總是想吃零食,而馬雅舒幾乎都會滿足她的需求。
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,孩子拒絕嘗試一切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:自己洗澡、自己脫褲子上廁所、自己提上短褲......而只要孩子一哭鬧,馬雅舒就沒招了,伸手就幫孩子包辦了一切。
這樣做的結果就是,孩子進了幼兒園,其他小朋友都能自己吃飯,只有她還要讓老師喂。別的小朋友可以自己上廁所,而她卻控制不了,尿了褲子,連襪子都濕透了。交際能力也有問題,別的小朋友主動靠近,她卻躲開了,只想一個人待著。別的小朋友在玩游戲的時候,她卻因為想媽媽,隨時都能大哭起來。
法國思想家盧梭曾在《論教育》中指出:“你了解什么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?那就是,讓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。他得到的越多,想要的也越多,遲早有一天,你不得不拒絕他,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,對他的傷害,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?!?
人生的歷程,其實就是在恰當的時間,不斷突破自己,完成“第一次”。而作為父母,你如果剝奪了孩子獨立完成的機會,那無疑是在扼制他的成長。就像網上看過的一句話:8歲時你沒教他系鞋帶,20歲時他的確學會了。但20歲明明已經該打工賺錢養自己了,他卻只學會了系鞋帶。引導孩子走上獨立之路,是每個父母的職責。
04
前段時間,蔡少芬在微博上發了一組女兒下廚的照片。6歲的女兒小包子,個頭不過比灶臺高一點點,卻已經可以有模有樣地炒菜了。切青椒、切肉、往平底鍋里倒油、翻炒、加調味料、出鍋裝盤。動作一氣呵成,最后拿著完成品拍照的表情里,透露著滿滿的成就感。
這不是蔡少芬第一次讓孩子自己動手做家務了。給兩個女兒針線和破布,讓她們自己縫制出包包和毛絨玩具。姐妹分工做小餅干,一個打蛋液,一個裱花,最后做出的曲奇餅比外面賣的還好吃。讓女兒吃完飯自己洗碗收拾,有意識地鍛煉女兒們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維。
她曾在采訪中談到自己這樣做的原因:
“做飯是最簡單的鍛煉,擔心她們受傷這種心理肯定是有的,但其實,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?!庇羞h見的父母,多少都有點“狠心”。他們舍得讓孩子去嘗試,在磕磕絆絆中成長,讓孩子形成責任感、獨立性和創造力。
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一首詩,道出了扎心的真相:“你的兒女,其實不是你的兒女。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。他們借助你來這世界,卻非因你而來。他們在你身旁,卻并不屬于你?!边m當的放手,得體的退出,才是你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。